全文检索

汇聚力量 释放动能 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来源:第七师胡杨河市纪委监委 编辑:第七师胡杨河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0-12-05 18:00:21 浏览次数: 【字号: 

 

 

 “10斗泵房用了一个口径200毫米的涡轮蝶阀,310块钱,这个是去年修泵的时候用的,记录台账中有这一条。”6月10日,七师一二五团十三连党支部纪检委员雷建海正在核对2019年泵房维修材料使用情况。这是今年七师胡杨河市纪检监察机关全面释放基层动能、将监督“探头”直插“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

 新形势下,如何制定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监督有效措施,强化对基层连队和社区事务的监督,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成为师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工作。

 层层谋划、点面结合,搭好监督全覆盖的大框架

 今年以来,师市纪委监委坚持政治定位和问题导向,以加强师市、团场、连队社区为重点,分区、分情况设计师团连三级联动监督全覆盖整体框架。

 连队(社区)作为大框架中的“末梢神经”,受监督力量所限,成为薄弱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师市纪委监委实地走访调研了全师12个团场,并结合各团场工作实际,分别提出了针对性地监督指导方案。1月12日,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纪委监督工作实施意见》。

 一二五团纪委将该团各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充分调动起来,明确纪检委员监督职责、监督对象、监督事项,制定监督责任清单,建立工作走访制度,定期召开纪检委员工作汇报会,通过紧抓基层监督这一“小单元”,完善全团监督工作“大局面”。一二三团、一二七团纪委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分别建立了分散在各个连队(社区)的纪检监察信息员队伍,将团纪委作为信息集合点,将原来基层监督力量薄弱分散、各自为战的局面彻底打破,推动基层监督在连队、社区落地生根。

 业务帮扶、实时联动,鼓起监督专业化的硬底气

 如何保证基层监督规范化,同时又能在日常工作中保证对基层事务、基层干部监督的高效性,这是对基层监督全覆盖的一大挑战。为了提高基层纪检监察业务能力,师市纪委监委建立业务工作“结对帮带”制度,由师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和各业务科室分别挂钩35个基层单位纪委(纪检组、纪工委),组成业务结对帮带组,面对面传授经验,手把手教方法,着力提升上下联动的监督效能。

 各团纪委通过仔细梳理连务决策、连务公开、连队集体财产管理、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这5个方面的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特别是涉及职工划分身份地、承包和流转经营地、非职工纳入职工队伍、职工履行“三位一体”制度、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等问题,组织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和纪检监察信息员开展专题培训。

 “虽然我才到岗20多天,但是已经收到2条来自纪检监察信息员在基层收集的信息。”近日,新到任的一二三团纪委书记杨红说,“团纪委对团纪检监察信息员汇报的信息都非常重视,我们在充分保障信息员监督权力的同时,也会经常对信息员应当履行的义务进行监督和检查。”

 实践检验、问效于民,形成监督讲实效的好氛围

 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就是以职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标尺。师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监督全覆盖的同时,把问效做在日常,用实际效果检验监督措施是否有力、有效。

 今年4月,一二五团十连部分职工群众向连队党支部反映,2018至2019年泵房电费未公示也未清算退款。带着问题,该连党支部纪检委员王新华立刻走访了连队20多户职工群众,针对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王新华与连队“两委”一起核算公示了2018至2019年的电费账目明细,并积极协调供电所,给90余户职工群众退了款。6月9日,连队职工曹中天收到退还的1960元电费后,立即到连部表示感谢。

 一二五团康乐社区党支部纪检委员王娟从自身工作入手,把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摆在首要位置,对居民申请的救助款是否发放到位,进行定期走访。“每次发了救助款,小王就会来问我有没有收到。”一二五团康乐社区居民夏大妈说,“自从老伴生病后,小王就帮我们家申请了救助款,我和我老伴都很感激她!”

 监督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将工作落实成形,做出成果,让职工群众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营造“人心顺、士气高、干劲足”的良好氛围。

 “今年我们扑下身子抓基层监督,逐个破解团场、连队(社区)监督力量薄弱分散的难题,通过整合工作力量、科学统一调度完成监督全覆盖,让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师市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冬梅说,“接下来,我们将狠抓落实,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制度,形成监督的长效机制,真正赋予基层各类监督力量以强大活力,弘扬正能量、清除‘污染源’,推动基层政治生态不断向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