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在救灾前,“解”在田垄间:一份不起诉决定背后的法与情
“谢谢检察官,既没耽误我救灾,又让我感受到法律的温情,以后我肯定遵纪守法!”高某在拿到不起诉决定书后红了眼眶。近日,奎屯垦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件案,案件背后隐藏着法律的力度,更体现了检察为民的司法温度。
法与情的碰撞:农忙遇险中的司法速度

“检察官,我在南疆种植的300亩棉花、红薯苗遭了风灾,正雇人抢救,实在走不开啊!苗再不抢救就全烂在地里了,一年的指望就全没了,我这一趟过来能不能一次性把我的案子办理了,别让我来回跑了?”高某哽咽地说道。
原来,高某为赚点好处费,帮8位农户联系“代办”农机驾驶证,从中获利4000元,高某的案子并不复杂,可案件背后却有看不见的安全隐患。面对他的恳求,检察官安抚道:“您别急,案子我们已经审查完了,会依法公平处理,也会考虑您的难处”。
不能让他在地里急,也不能让案子等,检察官采取讯问、认罪认罚具结等一体化办理模式,将原本需要3趟的办案流程压缩到2天内完成,一边加快办案节奏,一边想着能让他早日回去救灾。
法与情的选择:不起诉背后的挽救逻辑

讯问室里,高某红着眼懊悔道:“今年收成差,作物又受灾,一时糊涂才犯了错,真不知道这是犯罪啊!” 检察官没有简单办案,而是耐心解释:“你知道无证驾驶引发的事故每年有多少吗?买驾驶证看似省事,却拿别人的生命安全当儿戏。居中介绍也是*****件罪的帮助行为,同样是在助长风险啊!”一番话让高某彻底醒悟,主动上缴了全部违法所得。
司法不是一把冰冷的戒尺,而是有着它自己的温度。考虑到高某是初犯、偶犯,情节轻微且认罪悔罪态度较好,奎屯垦区检察院很快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临走前,检察官给高某普及了农机安全法规知识,并特意给了他一本《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管理规定》的宣传册,让他回去也给其他村民进行普及宣传。
法与情的平衡:履职到底的“后半篇文章”

案子虽结,但检察履职没有停下脚步。检察官发现高某的行为还涉嫌行政违法,立刻通过行刑反向衔接机制,将线索移送给行政检察部门,建议相关部门依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
从体谅农忙难处高效办案,到释法说理帮人改错,再到跟进衔接压实责任,检察履职不止于对案件的依法审查,更在于统筹法理情的有机统一,让司法与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同频共振,也让当事人充分体会到司法暖意,检察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法律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