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河经开区发挥援疆力量 为安全生产“精准护航”
8月15日,走进投产不满一年的新疆瑞江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江顺公司”),胡杨河经开区应急管理和环境保护局工作人员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正在现场对照“风险清单”,逐一核查厂区风险隐患,帮助企业加快建立分级风险管控机制,确保安全生产“不留死角”。
“以前我们自查总‘浮在表面’,觉得‘没出事就没风险’。”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曲洪水坦言,经过经开区风险辨识管控培训和上门指导后,他们才发现冷却水温度、压力、流量监控联锁,石油焦粉尘浮扬这些“小问题”,都可能引发大事故。他表示,目前企业正在对发现风险隐患,建立相应的管控机制,落实好相关分级警示牌,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瑞江顺公司的变化,是胡杨河经开区推进企业风险辨识管控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针对园区部分企业存在的“依赖中介做表面评估”“自身风险辨识模糊”“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三大痛点,经开区淮安援疆干部团队引入江苏经验,结合师市实际创新推出“四维核验法”——通过“现场核查、资料验证、标准比对、同业参照”四个维度为企业安全精准“把脉”。通过这一方法,经开区已帮助多家企业发现“未意识到的风险点”七十余项,构建起“厂区-车间-设备”三级警示体系,让风险点位“一眼清”。
在新疆曼海姆肥业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可以看见大门口、厂房边都张贴了风险分级警示牌。“现在我们对自身风险心里有底多了!”安全部部长郑瑞指着厂房外的分级警示牌介绍,“重大风险区域用红色标注,较大风险区域用橙色,员工及外来人员一进大门就能看到。”
企业风险辨识管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经开区不断跟进的服务,消除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误区,利用“责任挂钩、培训挂钩、考核挂钩”机制,推动企业从“被动检查”转向“主动预防”,将风险管控融入日常管理之中。
郑瑞表示,作为第一批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工作的企业,经开区对企业的指导服务十分用心。现在企业对自身风险点了解得很清晰,较大以上风险点已基本管控到位。
从“辨不出风险”到“主动查隐患”,从“依赖中介”到“自主管控”,胡杨河经开区正以淮安援疆力量为桥梁,让安全生产的经验“活起来”“用起来”。目前,胡杨河经开区已完成第一批27家企业风险辨识管控,正推进第二批企业核查,计划全年分三批次完成50家企业。
胡杨河经开区应环局副局长(援疆干部)陈华昌说:“在第一批企业中我们选了示范典型召开现场会,带动更多企业参与。第二批正在核查,第三批也在筹备。我们将发挥好援疆作用,筑牢安全根基,努力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