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七师胡杨河市文化品牌出新彩

来源:胡杨融媒 发布时间:2025-08-15 10:19:31 浏览次数: 【字号: 

一三一团葡萄架下回荡着欢声笑语、一二六团“戈壁母亲”教育基地内庄严肃穆、胡杨河市文化馆里人潮涌动……七师胡杨河市正以其独特的“文旅+”魅力吸引八方游客。

近年来,师市持续推进“中国军垦文化之乡”品牌建设,凸显“戈壁母亲故乡、军垦文化新城”的文化定位,持续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塑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今年夏天,七师胡杨河市的文化圈星光熠熠!

6月24日,师市成功摘得新疆、兵团首个中国“文学之乡”的桂冠,刘亮程、董立勃等文学名家齐聚一堂,共贺这一文化盛事。7月20日,第二期“文学名家大讲堂”特邀中国著名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陆川,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频道管理部主任李洪魁两位文艺界名家专题授课,现场“圈粉”无数。

5356bc94a6f1469bb0ec1476f16ecc4c.jpeg

回到家乡一三一团的陆川感慨万千:“这里变化真是太大了!我有责任把家乡的故事、兵团的故事与影视相结合,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成功创建中国‘文学之乡’,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师市文联主席马新兰说。

如今,师市正组织创作《甜棉花》《垦荒》等长篇小说,《瀚海绿风》等散文集,《遇见胡杨河》等音乐专辑……一批批带着七师印记的文艺精品将不断涌现。“文学+旅游”特色线路的打造,将文学创作与师市独特的自然风光、军垦文化相结合,更能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感悟军垦文化的同时,沉浸式体验“文学之乡”的独特魅力,让文化软实力真正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这台老式拖拉机让我仿佛看到了爷爷那代军垦人开荒造田的场景。”在一二六团“戈壁母亲”红色教育基地,第七师一三〇团中学学生李宛宸感慨。

一二六团精心打造的以“六馆两场两中心一园”为载体的“戈壁母亲”红色教育基地,将红色场馆、非遗手工布艺刺绣与特色农副产品“串珠成链”,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精品旅游线路。游客们在聆听军垦故事、感受兵团精神的同时,还能把精美的非遗文创产品带回家,让红色文化可触摸、可带走。

9fde482a706e424f894639391d72e5ab.jpeg

“带孩子来这里既能了解军垦历史,又能淘到特色文创,孩子特别开心!”前来参观的游客冯福香指着孩子手中的“戈壁母亲”手工包笑着说。

据了解,一二六团计划将“红色文化+现代农业观光+戈壁风情+民族特色+冰雪风情及休闲体验”进行深度融合,让红色旅游四季“不打烊”,持续传播兵团声音、讲好兵团故事,让“戈壁母亲”的精神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要说夏日里的七师胡杨河市“顶流”,必须首推一三一团的百葡庄园!

b6183718359a4c43a8ca8eee2ee7ee44.jpeg

百葡庄园建于1868年,俗称袁家庄子,距今已有135年的历史。庄园内有60多个水果品种,仅葡萄品种就有20多种。其中,有一架喀什喀尔葡萄历经百年。它根深叶茂、果实甘甜,在园中独占鳌头。

 

“这里交通很方便,周末经常带家人来玩。孩子不仅能体验农事活动,还能亲近大自然。”正在百葡庄园采摘葡萄的游客罗帆说。

游客体验的升级成为最直观的注脚。百葡民宿里,小朋友罗卿语和小伙伴追逐嬉戏。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这里有游乐场、科技馆,还能坐小火车!特别好玩。”

百葡庄园依托产业融合,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打造地窝子民宿、特色餐饮、乡村采摘和研学基地,将田间地头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不仅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更让职工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双丰收的“甜蜜之路”。

近年来,师市持续凸显“戈壁母亲故乡,军垦文化新城”文化定位,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特色研学品牌,投资7210万元打造胡杨河市文化馆,推出“红色教育+生活体验”的情景式、沉浸式红色研学产品,精心打造“周末休闲游”“军垦文化游”等文旅融合产品。

如今,胡杨河市文化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兵团精神研学实践基地。今年以来,胡杨河市文化馆已接待游客2.1万余人次,承办各类展览及研学活动近百场次。

afdc2ce572c5424e9692dc8bd0e193f8.jpeg

一直以来,师市持续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以“节”为媒激活旅游发展潜力。通过举办“胡杨河之春”冰雪文化艺术旅游节、“戈壁母亲”文化艺术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不断提升师市的知名度、美誉度,让师市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今年1月至7月,师市接待游客量达250.39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2.6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师市正以“绣花功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终审:朱永平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