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师团连四级联动 万亩棉田重焕生机——七师胡杨河市灾后复产见闻
7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袭击七师部分团场,万亩棉田面临绝收风险。灾害发生后,兵师团连四级迅速响应,通过技术指导、科学补救、物资保障、保险赔付“组合拳”,最大限度降低职工损失。如今,棉田重现绿意,职工们的信心和干劲也更足了。
8月1日,记者在一二五团十四连职工吕宪明受灾棉田旁看到,一辆装满沼液肥的运输车正在紧张作业,工人们动作娴熟地将这些有机肥料转运至附近泵房的指定区域。这些捐赠的沼液肥将为受灾棉田的后期追肥提供重要保障,助力受灾职工群众恢复生产。
“受灾后,兵师团连各级领导都第一时间来查看灾情,协调帮扶。更让人感动的是,不少爱心企业、农资经销商主动伸出援手,免费送来了急需的肥料、农药等生产物资。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职工心里踏实多了。”十四连职工吕宪明望着眼前的景象,话语里透着感激。
“跟着党走,受灾不减收!”吕宪明说,“这批捐赠的农资,能有效降低棉花田管成本。现在大伙儿干劲十足,就想把地管好,争取把损失补回来一些。”
雹灾刚过,一批批物资精准投向受灾连队,这正是各级支援力量的具体体现。通过师市统筹协调,为职工灾后恢复减轻了不小负担。
一二五团十四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张振宇每天都要到棉田里转几圈。由于每块棉田受灾程度不同,恢复长势也有差异,张振宇和连队技术人员坚持逐块查看。他说:“针对不同棉田受灾程度和长势差异,我们实施分类管理,因田施策,精准管理,有信心将受灾最严重的棉田恢复生产后,单产超过100公斤,最大程度减少职工的损失。”
棉株生机盎然,新结的棉桃饱满喜人。走进一二六团七连职工李海龙的棉田,他正仔细查看棉桃长势,脸上难掩欣慰:“农技专家经常到地里指导用药、施肥,就现在棉花生长情况来看,我们心里特别有底,我要努力保产300公斤,争冲350公斤!”
这份底气,源自兵师团连上下联动的高效救灾机制。灾情发生后,各级党员干部和技术人员迅速下沉田间,为受灾棉田“把脉开方”。
在一二六团七连,连队党支部书记周永红的足迹遍布每块棉田。“连队6月17日至7月6日经历了两次雹灾,我们第一时间召开现场会统一思想,协调用水和肥料投放,落实兵师团指导措施,先后多批次发放抗灾物资,按兵师团要求细化管理,确保职工损失最小化。”周永红说。
“我们采取叶面补肥促生长、小水勤灌保墒情、化学塑形控株型等综合措施,重点加强病虫害防控。”一二六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高级农艺师毛作林说。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职工群众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工作。目前,一二六团受灾棉田棉花长势明显好转。随着棉花恢复生机,职工们信心倍增,连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打群尖能加快开花坐桃进程,让现有棉蕾快速成熟。”一二三团一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潘超介绍道。当日,一二三团组织各连队职工组成义务职工队,专门为受灾职工免费打群尖,促进棉株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通过这项关键农技措施,一二三团重灾棉田生育进程明显加快,为挽回产量争取了宝贵时间。与此同时,一二三团还积极协调三家保险公司快速定损,目前所有受灾棉田已完成定损和职工确认,赔付方䅁已确认,资金即将按程序发放。
“我已经签字确认了保险公司赔付的钱,金额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现在就等发放到账了,我还是很满意的。”一二三团一连职工李保成说。
针对受灾棉田生育期推迟的情况,一二三团还制定了专项管理方案。“我们将根据受灾棉田的情况,适时调整田管方案,确保多座桃,早成熟。”一二三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副主任李小峰说。
从义务帮扶到保险理赔,从技术指导到采收协调,一系列暖心举措让职工们重拾信心,职工群众纷纷表示“有党组织带头,有大家帮忙,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政策帮扶暖民心、科技抗灾保产量、保险托底稳收益……如今,在这场勠力同心的抗灾实践中,“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正化作沉甸甸的期待,在田间地头悄然生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