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结硕果,日子更红火!七师胡杨河市居民收获满满“家门口的幸福”
7月14日,一二六团城镇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场一片忙碌,工人们正抓紧时间施工作业。该项目投入91.53万元援疆资金,对健康里、幸福里、曙光里等4个小区实施改造,通过整治和基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此次项目主要包括道路硬化、绿化补植、公共设施增设、安全隐患清除等多个方面。对4条主次干道及3条社区小巷进行修复,完成路面硬化455.77平方米,铺设人行道花砖1255.84平方米,科学布局46处垃圾收集设施,实现居民步行3分钟内可达投放点;新增桌椅30处,修复破损路面62处,修建停车场2处、新增停车位46个,配套充电车棚1座,满足居民电动车停放与充电需求;实施林床平整、管线铺设,并在重点区域设置防冲撞设施,提升街区安全性。
“以后在小区里就能坐着歇脚、纳凉、聊天,这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坦!”一二六团健康里居民罗乔生脸上洋溢着笑意,语气里满是满足。
一二六团城镇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援疆资金在基层民生领域的精准投放和高效使用,为团场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项目预计在今年12月验收完工,届时居民将切实感受到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一三一团:
文化活动中心成为职工 “幸福驿站”
7月12日,记者在一三一团看到,由淮安投入1150万元援建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热闹非凡。自2022年建成免费开放以来,这座集演艺大厅、图书室、健身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阵地,便成为团场职工群众心中的“幸福驿站”,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休闲服务。
一三一团职工刘君美说:“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功能多、服务贴心,还可以免费读书、打乒乓球、看演出,特别方便!”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常来这里健身、阅读、参与文化活动,真切感受到援疆项目带来的实惠。
一三一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副主任杜佳玥说:“这座文化活动中心是第十次援疆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的生动体现,既是对团场的关怀,更是凝聚人心的阵地。我们会用好这里,多办文化惠民活动,让援疆成果更暖心扎实,惠及更多职工群众。”
兵团奎屯中医院:
援疆医疗技术让职工群众就医更便捷
7月14日,兵团奎屯中医院暖意融融,援疆专家带来的单孔腹腔镜、热牙胶充填等前沿技术,正为当地职工群众健康带来切实改变。
普外科内,53岁的患者李维民(化名)刚做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前听说要开几个口子,恢复慢还遭罪,现在一个小孔就解决了,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这项技术比传统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已惠及不少患者。
口腔科里,热牙胶充填技术的应用让牙痛患者少了奔波之苦。“以前牙齿根管治疗总担心填充不紧密、易复发,现在新技术又好又省心。” 刚完成治疗的患者张阿姨说。前沿技术的落地,切实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医疗帮扶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援疆专家通过“传帮带”,与5名年轻医生结成帮扶对子,定制成长计划。
年轻医生封震雷说:“跟着援疆专家查房学精准判断病情,每周参加专题培训学前沿理念,在指导下实操、每月接受考核,进步特别快。”如今,他已能独立完成多种常见病的微创手术,成了科室骨干。像他这样成长起来的年轻医生还有不少,他们已能熟练运用各类技法,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援疆干部、兵团奎屯中医院副院长(挂职)梁世晅表示,援疆医疗工作既要立足当下为患者解除病痛,更要着眼长远打造一支扎根本地、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为职工群众的健康提供坚实守护。
一个个援疆项目落地生根,一次次民生改善温暖人心。在江苏省淮安市对口援疆的大力支持下,七师胡杨河市正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书写着对口援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这些成果既是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的鲜活实践,更凝聚着携手共进的力量。在援疆暖流的持续滋养下,师市职工群众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发展,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让未来愈发可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