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突袭致农田受灾 干群合力开展农业生产自救
7月1日下午,七师一二三团、一二五团、一二六团、一二七团、一二八团遭遇冰雹灾害,棉花等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损失。灾情发生后,师团干部职工、农业专家、农资企业等迅速开展救灾帮扶、农业生产自救等工作,力争最大程度减少职工群众损失。
7月2日,记者在一二五团三连棉花种植户张宁宁的受灾棉田看到,他正按照团农发中心的指导利用无人机及时喷施叶面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冰雹下完团里和连里的领导就到地里来看了,指导我们将杀菌剂、营养药打下去,尽量减少损失。”一二五团三连职工张宁宁说。
灾情发生后,一二五团相关部门和各受灾连队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田间地头,及时掌握灾情损失,指导受灾种植户抗灾自救,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二五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主任陈勇告诉记者,“灾情发生后,我们和农科所、农业农村局专家第一时间抵达受灾区域,现场制定科学复产方案,指导职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
在受灾棉田里,无人机正在均匀喷施营养液和杀菌剂,并有序开展滴水施肥等作业。
“从早晨开始我们就争分夺秒开展叶面肥喷施工作,今天已经完成近800亩。时间就是收成,我们多飞一亩,职工就能少受一分损失。”一二三团无人机操作员肖建立说。
一二三团十一连职工隋炎说:“我们按照指导及时喷施叶面肥,加强水肥管理。团里还协调保险公司来定损,让我们更有信心把损失降到最低。”
“灾情就是命令!”一二三团十一连连长王亮告诉记者,“我们一方面安抚受灾种植户情绪,一方面协调无人机等设备开展作业。”据王亮介绍,连队已建立帮扶机制,确保每户受灾种植户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
灾情发生后,师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团场,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防灾救灾和保险理赔工作,与职工群众并肩开展生产自救。
“我们连夜制订了冰雹灾后棉田管理技术措施。”师市农发中心主任丁卫红介绍,“7月1日晚10点,我们紧急召开培训会,确保各项救灾技术措施能够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受灾种植户。”
各项灾后自救工作紧锣密鼓推进,受灾团场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赶到农业生产一线,与职工群众合力开展农业生产自救,降低冰雹灾害损失。
冰雹灾害发生后,一二六团十三连党支部书记张为平立即带领连队“两委”成员深入田间,分片区排查受灾情况,并指导受灾种植户加强田间管理。“7月2日,连队职工已连夜完成喷施杀菌剂、更换滴灌带等抢修工作,目前全连抗灾自救工作正有序推进。”张为平说。
截至7月2日,一二七团六连已完成3000余亩受灾棉田的杀菌剂喷施作业,预计24小时内完成全连5900亩受灾棉田的药剂喷洒。“同时,我们连里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开展查勘定损,已完成4000余亩受灾农田的灾情核查。”一二七团六连党支部书记赵冲说。
“我们正全力推进灾后恢复工作,10吨救灾肥料连夜调运,于次日凌晨6点抵达后仅用4小时就全部分发至各连队。目前,全团正有序开展补种、追肥等救灾工作,力争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一二八团副团长冯杨说。
与此同时,师市辖区各保险公司切实发挥保险保障功能,连夜进驻开展灾情鉴定,快速推进查勘理赔,降低职工群众损失,确保种植户早日恢复农业生产。
“我们建立了科学的分级评估机制,将按照重度、中度、轻度三个等级对受灾情况进行分类定损。”中华财险一二三团支公司副经理张玉河表示,“公司开通了绿色理赔通道,争取在一周内把所有灾情汇总出来,让理赔资金及时到位,帮助农户尽快恢复生产。”
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雹灾害,新疆农垦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先后三批次将筹措的60吨水溶肥、价值20万元的叶面肥无偿捐赠给受灾的六个团场,第一时间拉运至各团场,解决受灾团场物资短缺的燃眉之急。
“集团党委在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为受灾种植户送去最急需的农资保障。”新疆农发集团锦棉种业副总经理刘汉林还特别叮嘱受灾职工:“当前正值作物生长关键期,希望大家科学管理,按农技人员的指导,通过加强水肥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师市民营企业中农泊仕肥业有限公司在得知团场遭受雹灾后,公司紧急调拨可满足1.5万亩耕地的叶面肥驰援灾区,并派出专业技术团队现场指导。“我们不仅提供物资支持,更注重技术帮扶,帮助受灾农户科学应对灾情。”中农泊仕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翔说。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师市上下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师团领导到基层职工群众,从农业专家到保险人员,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这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正是兵团人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相信在科学救灾措施的保障下,受灾农田定能重焕生机。
丁卫红说:“我们将进一步跟踪服务,帮助职工抗灾自救,把各项灾后管理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