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润七师·文兴胡杨》系列报道之五 文化交融聚合力 产业兴旺惠民生
胡杨融媒记者 张婷婷 赵昀哲 阿曼古丽 通讯员 张妍
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以节庆为媒、文旅为桥,让民族团结在共舞共唱中自然生长,让文化产业在深度融合中提质增效。2025年1至9月,师市预计累计接待国内游客约332.08万人次,同比增长12.94%,预计累计游客总花费约16.85亿元,同比增长12.78%。今天刊发《理润七师·文兴胡杨》系列报道之五《文化交融聚合力 产业兴旺惠民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9月26日,一三〇团胡杨苑社区舞蹈室内歌声嘹亮、气氛热烈。十余名热爱文艺的居民在老师的指挥下,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以前邻里间各忙各的,现在社区常组织活动,还提供了舞蹈室,把各族姐妹聚在一起。我们唱歌跳舞,互帮互助,就像一家人,特别开心!”一三〇团胡杨苑社区居民朱秀荣高兴地说。
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为社区文化生活的常态,这些文化活动正在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许多原本陌生的邻居成了知心朋友,社区真正成为了居民的精神家园。
一三〇团胡杨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柴涑倩说:“我们通过广场舞、合唱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常态化活动,着力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氛围。这些活动虽小,却有效增进了各族居民间的了解与感情。如今,居民们不仅一起排练,更共同登台领奖,文化交融已成为凝聚人心的坚实纽带。”
一三〇团通过整合资源,将各社区文艺爱好者自发组成的兴趣小组升级为共青“石榴籽”文工团,不仅提供活动场地,还聘请专业舞蹈教师进行指导,排练的节目不仅登上“沙枣花香”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戈壁母亲”文化艺术旅游节等舞台,更成为社区联谊的“黏合剂”。
同时,“戈壁母亲”文化艺术旅游节作为师市最具影响力的核心节庆活动,与新疆、兵团首个中国“文学之乡”的金字招牌交相辉映,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收入,共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23日,七师胡杨河市“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一三〇团十三连盛大开幕。活动通过文艺展演、特色农产品展示、趣味运动会等形式,让游客一站式触摸师市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共同感受丰收的喜悦,凝聚起干部职工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节目精彩,产品丰富,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游客郭俊兰在现场难掩兴奋,“这热闹的景象让我也干劲十足,期盼着来年自家也能有个更好的收成。”
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坚持以文化人、以体聚力、以旅促融,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为师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人文内涵。
作为新疆、兵团首个中国“文学之乡”,七师胡杨河市正打造“文学+旅游”特色线路,将文学创作与自然风光、军垦文化深度融合。通过设置作家创作基地、文学景观打卡点、沉浸式文学体验区等方式,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文学的魅力。接下来,师市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战略,在推动数字文旅建设的同时加强区域联动,与周边区域共建精品旅游环线,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群众共享文旅融合的红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