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的位置: 首页 >胡杨融媒>印象七师>详细内容

师市根植传统文化 助力非遗传承

来源:奎屯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14 11:47:04 浏览次数: 【字号: 

胡杨融媒记者 曹瑜瑜 王子恒 实习生 陈静研 通讯员 唐永建 刘欢欢

  2月7日,在一二四团“红果秦剧团”活动室内,秦腔爱好者们早早地聚集在这里排练。随着一阵激昂的鼓点声响起,大家神情专注,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轻声哼唱。

  一二四团职工王玉珍加入“红果秦剧团”有三四年了。从最初的跑龙套到如今的主演,她始终怀揣着对秦腔的热爱与执着。在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下,她逐渐成长,技艺每年都有显著提升,对传承秦腔艺术充满了信心。

  2019年,蔺保玉和马良组织热爱秦腔的同乡成立了“秦腔自乐班”。2020年,一二四团成为兵团“猛进秦剧团”非遗传承基地,并在2022年2月成功注册了“红果秦剧团”。在兵团人的“秦腔情怀”感召传承之下,秦腔如戈壁胡杨,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剧团现在有44名成员。通过每年的基层演出,我们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赞誉。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能让更多人看到、听到并了解秦腔文化,加入我们,一起将传统艺术传承并发扬光大。”一二四团“红果秦剧团”团长蔺保玉说。

  “自‘红果秦剧团’成立以来,每年演出十余场。现在,越来越多的职工和群众开始学习秦剧,希望大家能将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一二四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秀玲说。

  文化若甘霖,润物细无声。一直以来,七师胡杨河市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促进师市戏曲保护与传承发展日益繁荣的同时,不断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

  2月5日,在一三一团郭富杰的商铺内,豫剧唱腔悠扬,绕梁不绝。

  从小深受豫剧熏陶的郭富杰,来到一三一团后,心中对豫剧的热爱丝毫不减。他利用自家商铺的一角,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戏台”。每当商铺空闲的时候,悠扬的戏腔便从这里传出。郭富杰和他的伙伴们聚集于此,沉浸于豫剧的世界中,他们用心排练、重现经典。这个小小的“戏台”承载了郭富杰对豫剧的深厚情感,也见证了一个个动人的戏曲故事。

  “我们一群戏迷经常聚在一起排练,偶尔也为乡亲们演出。虽然只是业余表演,但也能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同时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我们非常努力地进行文化传承,致力于将这份传统艺术发扬光大。”郭富杰说。

  一三一团在非遗传承挖掘方面秉持“学理论、强支持、搭台子、抓传承”这十二字方针。通过制定具体措施,搭建各类比赛和文化演出活动展示平台,持续在社区和学校推广非遗文化等方式,落实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发掘了多位在美术、京剧、豫剧、民乐等领域的非遗“文化能人”,使更多居民和学生了解并热爱这些文化遗产,实现有效传承。

  “我们大力支持已发掘的‘文化能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多展示平台,并通过各种媒介提升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我们会与师市相关部门合作,为他们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传承并扩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提高文化影响力。”一三一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卜凡说。

  守正创新,以戏化人。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不断完善传统文化交流平台,积极举办相关文化赛事,通过组织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提高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赓续中华文脉,持续提升职工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终审:贾雪红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