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的位置: 首页 >胡杨融媒>印象七师>详细内容

兵团日报特别报道:一城繁华日日新

发布时间:2023-04-12 19:11:30 浏览次数: 【字号: 

胡杨河4月7日讯(胡杨融媒记者 徐玥)4月6日,《兵团日报》推出4个专版“特别报道”,对七师胡杨河市近年来在文化建设、城市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进行了报道。

 

4个专版分别以《一城繁华日日新》《七师胡杨河市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提“颜值” 增“品质”》《七师胡杨河市推进基础文化阵地建设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文润城,让城市更出彩》《擦亮生态底色 绘就绿色画卷——七师胡杨河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为题,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七师胡杨河市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和职工群众良好精神面貌。

 

为做好此次报道,兵团日报社和七师融媒体中心紧密联系沟通,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前期精心策划,后安排骨干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共同推出了这组特别报道。

 

今天,特推出第一篇报道《一城繁华日日新》。

 

一城繁华日日新

在奎屯河下游,有一座年轻的兵团城市——胡杨河市,奎屯河温情的河水孕育了它,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塑造了它,它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胡杨树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它敞开怀抱,钟灵毓秀,竞展风采。

176524817c9143eaa911ad721878a12b.jpeg

鸟瞰胡杨河市一隅(资料图片)。徐玥 摄

 

静谧的水,孕育出城的繁华。在胡杨河市,“以水为景、以绿为美”,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胡杨河市的“名片”。胡杨河市城区按照“动静双轴、环城公园、滨水漫道、内外一体”的构想,以绿色基础设施为核心,打造休闲宜居的生态新城。如今,胡杨河市建成区绿地面积222.9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5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7.66平方米,俨然是一座花香秀水之城、丝路生态绿都。

de644e8efe6c437d8d7a7cf06e1d04d2.jpeg

七师胡杨河市市民参加庆“六一”亲子绘画活动(资料图片)。徐玥 摄

 

漫步在胡杨河市,人们总会遇到惊喜。持续不断地加大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让这里成为鸟类的天堂。超过100种鸟类在这里栖息,1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在这里繁衍,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来这里追寻鸟儿们的踪迹。河流湿地、人工湿地、沼泽湿地,给喧嚣忙碌的城市增添了勃勃生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军垦文化便是胡杨河市的灵魂。走进胡杨河市文化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挺拔的胡杨树。“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胡杨树那旺盛的生命力展现在人们眼前。胡杨河市文化馆一楼的历史展厅内,生动再现了老一代军垦人扎根边疆、艰苦创业的生活环境。一件件铭刻着历史印记的文物、一幅幅被时间褪去颜色的珍贵照片,记录了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如今,胡杨河市文化馆已成为走进七师胡杨河市、了解七师胡杨河市、宣传七师胡杨河市的重要窗口。

51686dcc1d6e44c2a224728296767cd6.jpeg

七师胡杨河市绿莹里社区工作人员在教老人使用手机(资料图片)。徐玥 摄

 

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围绕“以文立城”“以文化人”两个关键点,将军垦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积极挖掘传统文化技艺的新内涵,通过创新推出新产品、焕发新活力,始终让文化浸润整座城市、让文明滋养每个市民。

 

在这片土地上,一些文艺爱好者的军垦文艺作品创作灵感被激发出来。他们在军垦文学、影视、剪纸、美术、摄影等领域创作了大量主题作品,创建了由800余名文艺爱好者组成的文艺队伍,在各自战线上发挥积极作用。

 

从20世纪70年代的长篇小说《古玛河春晓》,到新世纪的电视剧《戈壁母亲》《热血兵团》《大牧歌》,七师胡杨河市涌现出了沈凯、陆天明、韩天航、韩子勇、丰收、陆川等数十位文艺名家,先后有6人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鲁迅文学奖”“绿洲文艺奖”等奖项,以韩天航为代表的军垦文学、军垦电视剧享誉全国。

 

2018年,胡杨河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军垦文化之乡”。

 

绿色之城、活力之城、和谐之城……对每一个居住在胡杨河市的人来说,这座城有不一样的色彩、不一样的味道,这座城融入了他们太多的感情,说不完、道不尽。与胡杨河市相识,就像将一段最绚丽的色彩镌刻在记忆的长河中。(胡杨融媒记者 徐玥)

 

 

终审:贾雪红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