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一二五团(原25团)“司令部”旧址
探访一二五团(原25团)“司令部”旧址
“那个时候我们取暖都是自己烧煤,用水就到老机关后面的自流井打水。”9月15日,一二五团退休干部王坤炎说。王坤炎口中的老机关就是一二五团(原25团)“司令部”旧址。
历史有时会以原有的样貌把自己封存起来,等待人们去寻根溯源。当日,记者跟随王坤炎来到一二五团老机关,探寻曾经的故事。
记者走进老机关大院看到,绿树成荫,左右两侧各有一栋建筑相对称,坐落在大门两边,每栋建筑各有六个房间。正对院门的主建筑坐西朝东,南北走向,建筑的主门朝向正东,看上去简洁明快,庄重严肃。
王坤炎,1988年来到一二五团,在老机关工作过六年。老人回忆,以前在这个大院里有七八十余人一起工作,有武装股、组织股、基建股、计财科、派出所等很多部门,“那个时候我们是军事化管理,每天早晨集合跑操,然后再回办公室工作。虽然环境艰苦了一些,但是生活得很愉快,这里是我非常怀念的地方。”
一二五团(原25团)“司令部”旧址平面布局呈正方形,坐西朝东依次排列,构成四合院形式,建筑结构皆为土坯垒墙,草泥封顶,檐口有封檐砖和封檐板,建筑面积2151.58平方米,占地面积8260平方米。老机关从1963年至1992年的近30年,尽管编制、名称发生了改变,但它一直是团机关的办公场所,是七师尚存时间较久、保存较完整的早期军垦建筑。
一二五团(原25团)“司令部”旧址是兵团早期军垦建筑的代表和标志,对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宣传军垦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该遗址不仅承载着一二五团柳沟开发建设初期那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还凝聚着军垦先辈们英勇顽强、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同时,它也是兵团军垦先辈们勤劳智慧的结晶,它已经不单是一座建筑,而是兵团精神和军垦文化的象征。
一二五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方焕璐说:“我感觉老机关旧址跟现在机关有很大差别,能感觉到老前辈们的不易,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环境,更加努力工作。”
该团党委十分重视对“司令部”旧址的保护,2021年,投资三十余万元为老机关加了护栏和监控,避免人为损坏,并定期安排专人修剪树木、清理杂草。
一二五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主任张文丽说:“去年,一二五团将老机关申报为七师第一批文保单位,今年正在积极地申报兵团文保单位,后期将加大申报力度,努力把老机关打造成军垦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景点。”(胡杨融媒记者 陈露 赵昀哲 通讯员 李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