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的位置: 首页 >胡杨融媒>印象七师>详细内容

兵团七师军垦水利史馆:浓缩七师水利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2-06-24 12:27:45 浏览次数: 【字号: 

在奎管处奎屯河团结站绿树掩映中,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古朴、庄严的红砖建筑,它就是兵团七师军垦水利史馆。史馆中陈列着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七师一代代水利职工沿奎屯河流域治河、守河、护河、兴河的老照片、老物件,走进这里就能感受到七师 胡 杨 河 市 水 利 事 业 辉 煌 的 发 展历程。“奎屯河流域主要有三条河流,即奎屯河、古尔图河与四棵树河。它们是七师、奎屯市、乌苏市和克拉玛依 市 独 山 子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主 要 水源……”跟随水利史馆馆长兼讲解员闫留英的讲解,我们逐渐了解了师水利发展的基本情况。“我是1982年参加工作,夏天抗洪,秋天维修渠道,冬天打冰。为了守好渠道随时待命,经历过很多凶险时刻。”闫留英作为曾经奋战在水利一线的老水利人,为游客解说时,他结合亲身经历讲述历史,总能带给游客更深层地体验。“这是我第5次来参观兵团七师军垦水利史馆,每次听闫馆长的讲解感受都不同,总能被七师水利人默默奉献、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动。”游客李曙光说。

由于天山山脉特殊的地质与地理条件,奎屯河流域自然灾害频发,闫留英在讲解奎屯河流域“八七”水毁这段往事时,一位白发苍苍的游客特别激动,他是这场“战斗”的亲历者 , 每 每 回 想 起 来 , 他 至 今 心 有余悸。“我在奎屯河工作了33年,牺牲的这些人我都知道。以前的工作环境真是太艰苦了,我参加抗洪时,只差一分钟就会被洪水卷走。”原奎屯河水管所所长郝荣春告诉记者。在近七十年的时间里,因奎屯河流域兴修水利,守河护河殉职的七师职工达79人,他们的名字都被镌刻在水利史馆的墙壁上。史馆中存放着许多以前的水利职工使用的老物件。“这些设备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使用的工具,都是老奎河人留下的,差不多有二百多件,现在很多都用不上了。”闫留英告诉我们。水利史馆的展板上描绘着水利职工们在奎屯河、古尔图河上开发建设的各级新型水电站,为七师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及城镇化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看着这些可喜的变化,前来参观的奎管处原车队队长、驾校校长孟喜战高兴地说:“原来干活全是人工,用的是铁锹、坎土曼、十字镐,现在都是机械化操作,太好了!”七师水利史馆共分为天山北麓·奎河涛声、军水情缘·峥嵘岁月、沧海桑田·兴水为民、规划建设·长足发展四个部分,综合采用文物实物、史料图片、雕塑、视频、实景还原等形式,体现了七师水利职工艰苦奋战、兴水为民的奉献精神。水利史馆开馆以来,成为师市各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首选地,年接待游客三千余人次。作为一代代水利职工共同的记忆,水利史馆不仅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作用,更是师市水利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有力体现。


终审:贾雪红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