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的位置: 首页 >胡杨融媒>印象七师>详细内容

苦心科研三十载 赢来北国满树花

发布时间:2022-06-15 18:10:43 浏览次数: 【字号: 

苦心科研三十载 赢来北国满树花

胡杨融媒记者 唐婉丽 张婕

327051ad65794b9eb025c228db3f5f46.png

粉嫩的“天山祥云”。徐昌政 摄

在 -30℃露地越冬,单株花开上千朵。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隋云吉和郭润华教授夫妇苦心钻研三十载,成功培育出天山祥云、天山霞光等灌丛抗寒月季新品种,不仅结束了新疆北部地区月季不能自然越冬的历史,也被全国多个城市广泛应用到城市绿化、住宅美化等领域。

6月3日端午小长假,在奎屯市西公园东北角,由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教授隋云吉、郭润华夫妇自主培育的抗寒月季系列“天山祥云”“天山霞光”粲然绽放,蔓延形成的“蔷薇廊道”,吸引着市民来此赏花拍照,成为奎屯新的网红打卡地。和平常看到的月季略微不同的是,眼前这些月季长得很高,植株高大,成年株高两三米,单株花开千朵以上,多的甚至达到3000朵。6月盛花期,枝头见花不见叶,绝美至极。

a4f850f49ade419bb11e73fd0bd0b638.png

奎屯市西公园的“蔷薇廊道”成为游客打卡地刘笑天 摄


“在自己家门口能看到这样的花海,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没想到奎屯也有这么漂亮的地方。”带着家人来此游玩拍照的奎屯市民赵云告诉记者。

月季被称作“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广泛,因四季开花,颜色艳丽,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新疆冬季时间长,温度低,对月季安全越冬和正常生长都很不利。为了解决月季不能自然越冬的难题,也为了能让家乡随处可见月季的身影,本身就毕业于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的隋云吉和郭润华教授,出于自身爱好和所学专业,从1992年开始,便以新疆野生蔷薇与现代月季进行杂交选育,夫妻携手踏上了抗寒月季品种选育工作的征程。

965dcf55ed304ce5acb11cdc07d5ed11.png

隋云吉、郭润华夫妇交流探讨。徐昌政 摄

通过这么多年从事园林工作的经验,郭润华发现很多植物越冬是一个瓶颈,尤其是大家都喜欢的月季,“野生蔷薇的冬季越冬能力很强,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两种进行结合,既具有了野生蔷薇的抗寒性,又具有月季的观赏价值。”

新品种花卉的研制谈何容易。“刚开始说实在也没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和资料,只能凭着最基础杂交育种的知识去一点点摸索。”隋云吉告诉记者,在繁育新品种时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杂交不育,花朵授粉后不结籽。夫妇俩并没有轻易放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实验和查阅各种资料,采取了蒙导法的方式,就是混合花粉来授粉。

“天山祥云”抗寒性强,突破了月季在北方寒冷地区不能露地越冬的屏障,填补了国内空白。从20~30厘米的小苗经过三年生长即可长到两三米高,耐粗放管理,病虫害轻。花色桃红单季花期长达一个月,极具观赏价值。

花卉的杂交选育过程是枯燥而又漫长的,往往一个新品种的诞生要经过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隋云吉、郭润华夫妇在科研的道路上,同心同向,携手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终于在16年后的2008年迎来了鲜花绽放,夫妇俩激动地给他们的“新生儿”起名叫“天山祥云”。

a7aeb75fdbe544719da0b1b61c1d6ca9.png

盛开的“天山祥云”。徐昌政 摄


“天山祥云”抗寒性强,突破了月季在北方寒冷地区不能露地越冬的屏障,填补了国内空白。从20~30厘米的小苗经过三年生长即可长到两三米高,耐粗放管理,病虫害轻。花色桃红单季花期长达一个月,极具观赏价值。

099d73c8582e4a76b7af59090f1bdbaf.png

晨曦里的“天山霞光”。刘笑天 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了三十载的坚持和付出,终于让隋云吉和郭润华夫妇得到了回报。在培育“天山祥云”的过程中,隋云吉、郭润华夫妇还培育出花色更艳丽的“天山霞光”。“天山祥云”“天山霞光”于2012年7月和2014年7月分别获原国家林业局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及证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2016年和2017年又陆续获得现代园林最具价值新品种、优秀月季育种奖等多个奖项。在2019年举行的北京世园会月季类国际竞赛上,“天山祥云”“天山霞光”分别获得了金奖和铜奖。今年,隋云吉夫妇又向国家申请了三个植物新品种,分别为“天山祥云2号”“天山烈焰”“天山牧歌”。

目前,抗寒月季已被全国多个城市广泛应用到城市绿化、住宅美化等领域,还可做道路防护林、生态林及荒漠绿化等,应用前景广阔。

“我们的目标是在现在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发利用新疆野生蔷薇资源,能够培育出更优品种的抗寒月季,为新疆人争光,也为大美新疆添砖加瓦。”隋云吉动情地告诉记者,今年是夫妇两人携手研制抗寒月季的整整三十年,在科研道路上,因为有了彼此的陪伴,有了互相的安慰和鼓励,才为携手向前提供了不竭动力,使得这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变得不那么艰辛。

花是萍水相逢人,人是一生一世花。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携手科研教学之路,隋云吉和郭润华这对科研“伉俪”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保持一颗坚韧、不追功利、甘愿寂寞的心,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才能让毕生追求的美丽事业永放光芒。

 


终审:贾雪红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