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赋能 用脚步丈量 淮安援疆人才以实干做答卷
胡杨融媒记者 陈露 曹瑜瑜 赵丰
跨越山海,奔赴而来。在七师胡杨河市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一批批来自江苏淮安的援疆人才跨越千里,带着专业知识与实干热情,扎根教育、医疗一线,以脚步丈量需求,用技能破解难题,为师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书写出一份沉甸甸的“实干答卷”。
9月30日,一三〇团中学的课堂里暖意融融,淮安援疆教师朱珠正带领学生沉浸于《世说新语》的文化氛围中,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原本沉闷的复习课变得活力满满。
“朱老师的课总能打破常规,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师李园园说。
初到七师,朱珠便结合学生语文基础,调整教学策略,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读书积累上,还联合援疆教师陈伟源为学生捐赠图书。同时,她注重将语文教学与情感培养相结合,鼓励学生把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相连。经过一年努力,她所带的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学校教研组长,朱珠还致力于推动当地教师教学理念升级。她在教研活动中引入全国名师课程,组织教师观摩学习,引导大家反思教学问题。
“现在老师们都主动思考如何改进教学,这是最让人欣慰的。”朱珠说。
在学生心中,朱珠更是“像母亲一样温暖的人”。学生阿丽耶的父母远在外地,朱珠不仅为她送去棉衣、学习用品,还耐心辅导功课,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以后也要成为像朱老师一样,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人。”阿丽耶动情地说。
医疗援疆战场上,同样活跃着淮安援疆人才的身影。9月26日,七师医院消化科手术室里,援疆医生许莹正全神贯注地为患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多亏了许主任,我父亲不用去乌鲁木齐看病了,在家门口病就治好了。”患者尹洪发的女儿尹俊感激地说。
今年1月,尹洪发需进行高难度的肿瘤切除手术,得知许莹是淮安援疆专家后,家属果断选择在七师医院治疗。术后,许莹不仅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患者随时沟通,还定期回访,指导患者饮食与康复,如今尹洪发恢复状况良好。
援疆一年来,许莹为七师医院消化科的技术带来质的飞跃。她开展的黏膜下病变切除、消化道全层黏膜切除等技术,填补了当地医疗空白;通过手把手带教、专家演示,助力团队熟练掌握高难度微创技术,显著提升手术精准度与患者疗效。在疑难病例诊治上,她借助多学科会诊、淮安远程指导,为科室带来全新诊疗思路,提高了罕见病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许主任还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与规范化查房,把前沿医学知识无私传授给我们,帮助科室构建了技术过硬的人才梯队。”七师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赖力说。
许莹表示:“我们来援疆,既要带来技术,更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让七师职工群众长期受益。”
在七师胡杨河市,像朱珠、许莹这样的援疆人才还有很多。“十四五”以来,江苏省淮安市聚焦民生援疆、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文化润疆等重点领域,累计实施援疆项目60个,选派援疆干部人才196人次,助力七师胡杨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三尺讲台到手术台前,从教研创新到技术攻坚,淮安援疆人才把七师当家乡,把职工群众当亲人。他们用专业赋能发展,用实干诠释担当,在师市大地上书写着援疆工作的崭新篇章,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