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同心涌暖流 双拥之花开满城
——七师胡杨河市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胡杨融媒记者 曹瑜瑜
“八一”建军节临近之际,7月31日,七师广播电视台民生类直播栏目《热线900》的直播间里热闹非凡。应邀做客的七师胡杨河市党委民兵办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与网友、听众围绕建军节相关话题热烈互动,从这场充满活力的交流中,大家能清晰感受到七师胡杨河市双拥工作的蓬勃朝气。
作为有着深厚军旅底蕴的兵团师市,七师胡杨河市始终把双拥工作当作重要政治任务,以务实举措和贴心服务,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军爱民、民拥军”的暖流在这片热土上不断涌动。
党建引领聚合力 筑牢双拥压舱石
七师胡杨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强化党的领导为根本,不断夯实双拥工作的组织根基。通过党支部换届选举优化班子结构,增设副书记、设立党员示范岗,让支部战斗力持续提升;与一二七团育才路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创新基层走访和学习模式,让党建工作深深扎根群众。
尤其亮眼的是,开展了“党建+志愿服务”活动,让退役军人在服务群众中擦亮党员底色。上半年,党支部荣获师市直属机关“五个好”党支部,党建与双拥的互促共进结出硕果。
全维保障暖兵心 织密尊崇服务网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安置就业上,师市坚持“即退即接、应接尽接、能接快接”,1名退役士兵被精准安置至事业单位;5名退役军人通过专场招聘会成功入职企业。待遇保障更显温度:上半年发放优抚资金284.54万元,覆盖244名对象;为95名退役士兵发放经济补助207.39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97.5万元悉数到位。春节期间的走访慰问,66.7万元慰问金为抗美援朝老战士、困难退役军人送去温暖。
同时,为提升退役军人竞争力,师市推出“技能+学历”双提升计划:36人参加无人机操作培训,13人享受免试专升本政策。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则活跃在田间地头、社区服务一线,从“最可爱的人”变身“最贴心的人”。
活动引领浓氛围 厚植军民鱼水情
重大节日里的双拥活动总是精彩纷呈。今年“八一”前夕,师市及团场领导分组开展15场次走访慰问,为驻师部队官兵和困难退役军人等送去关怀。
军地共建活动亮点频出,“集体婚礼”“相约天山 缘在军营”让军地情谊升温,天北经开区篮球比赛展现军民同乐景象,各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3场志愿服务和14次座谈,4所幼儿园被授牌“拥军幼儿园”,将双拥种子播撒到下一代心中。
一张退役军人优待证,背后是师市579家双拥门店的鼎力支持——餐饮折扣、医疗优先、旅游免票等387项专属优惠,惠及超万人。目前,师市退役军人优待证申领率达97.87%,8184名退役军人手持“荣誉名片”,享受“走到哪儿都被优待”的自豪感。
典型示范传薪火 彰显双拥新担当
在七师胡杨河市,双拥精神不仅体现在政策落实上,更镌刻在一位位平凡人物的坚守中。一三七团退休职工杜月香,用60年的光阴诠释了什么是“军民鱼水情”。她省吃俭用为边防战士缝制布鞋和鞋垫,一针一线里倾注着母亲般的关怀。四千多双手工鞋垫,不仅温暖了战士们的双脚,更焐热了他们的心。她的家成了战士们的“心灵驿站”,新兵来“认门”,老兵写信问候,一千多封泛黄的信件,记录着跨越半个世纪的“母子情缘”。即便后来迁居奎屯,她仍坚持每年回到牧场看望战士,这份执着让她荣获“兵团双拥模范个人”称号。
与杜月香的默默坚守相映生辉的,是师市公安局的主动作为。这支荣获“兵团双拥模范单位”的队伍,不仅守护着城市平安,更用心用情服务驻地官兵。从定期开展“法治教育进军营”活动,到重要节日的暖心慰问,到日常生活中的贴心服务,他们用实际行动架起了军地连心桥。
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后院保障是军人的“心头事”。师市今年协调解决3名军属工作调动、5名军人子女入学问题,为武警部队2名随军家属落实岗位。37场立功送喜报活动更掀起热潮,22名荣立“三等功”军人、13名“四有”优秀士兵家庭共发放奖励金5.9万元,“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氛围愈发浓厚。
从党建引领到精准保障,从活动升温到典型引路,七师胡杨河市的双拥工作始终饱含温度与力量。在这片屯垦热土上,军民同心的故事每天都在续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正以昂扬姿态,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