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女警用热爱书写民族团结答卷
胡杨融媒记者 陈露
在10月21日举行的兵团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25岁的“00后”民警开地日亚·阿布都日衣木荣获了“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作为双警家庭的一员,开地日亚与爱人长期异地分居——她在七师奎屯垦区公安局准噶尔路派出所锦孚纺织厂警务室,爱人则在克拉玛依市的公安岗位上。双城相隔,距离没有冲淡默契,警服肩头的徽章,成了两人最心照不宣的“纽带”。
“我自己就是干公安的,太懂这份工作的特殊性了,所以我们更能理解彼此的坚守。”提及爱人,她的语气里满是体谅与骄傲。
2024年8月,来自喀什的开地日亚第一次踏入锦孚纺织厂警务室,在这里见到了第一个“引路人”——同事江布拉提。“当时所领导带我来熟悉厂区情况,不管问什么,江布拉提都能对答如流,厂区里的人和事,他就像装在脑子里一样清楚。”开地日亚至今记得初来乍到的触动,也暗下决心要追上同事的脚步。
锦孚纺织厂共有926名员工。“同事们跟厂区员工都特别熟,见面能直接叫出名字,我也要做到这样!”带着这份不服输的劲儿,开地日亚在江布拉提、孙鹏等同事的帮带下,仅用一个月就摸清了厂区的相关工作重点,理顺了工作思路,快速融入了警务室的节奏。
“南北疆方言不一样,我们听不懂的时候,全靠小开帮忙。”警务室同事对她满是认可。正是这份语言优势,让开地日亚成了警务室的“沟通桥梁”。
在日常工作中,开地日亚不仅要统筹协调警务室日常工作,还常支援兄弟单位,在线索分析、矛盾调解等工作中,总能看到她积极沟通的身影。今年以来,她共参加接处警12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35次,救助人员17人次,配合其他科所队开展工作13次。
今年,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警务室还创建了“小开工作室”,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更细微的地方。
开地日亚介绍说,厂区里不少双职工家长无暇照顾孩子,“小开工作室”就成了临时“托管班”。更贴心的是,考虑到部分孩子普通话基础较差,课堂听讲、与同学交流时存在障碍,导致学习跟不上,她和同事又主动当起“老师”,专门开设普通话普及课程。
“孩子有人管,学习有人辅导,我们上班也能更安心。”这是不少员工的心里话。而“小开工作室”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课程中有爱国主义教育,既能帮孩子们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对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为厂区乃至周边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如今,怀孕九个月的开地日亚,依旧坚守在岗位上。“现在弯腰不太方便,有时候衣服都是同事帮我洗。”说起这些,开地日亚的语气里满是感激。“我特别感谢父母和同事,他们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工作生活里有不顺心的事儿,跟他们聊聊,心里就敞亮多了。”
开地日亚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对职业忠诚的生动写照,更是无数基层工作者守护民族团结、守望万家安宁的缩影。她用热爱与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一份温暖动人的答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