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铸警魂 热血写正义
——记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兵团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北疆分中心主任郑杰
胡杨融媒记者 魏亚茹 通讯员 何亚林
“于我而言,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不仅是刑警的庄严承诺,更是我穷极一生都要践行的忠诚誓言。”4月24日,在七师胡杨河市庆祝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上,郑杰的发言掷地有声。
郑杰现任兵团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北疆分中心主任、七师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政委。从警三十余载,他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数千起。今年,他荣获“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为他的职业生涯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1年,郑杰脱下军装换上警服,完成了从军人到警察的身份转变。“部队和警察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要为人民服务。”谈及职业选择,这位刑侦老兵眼神坚定。他主动选择了刑侦这一高危领域,“因为这里最能直面犯罪,守护正义”。
初入警队的郑杰对刑侦工作充满敬畏,他清晰记得参与侦办的第一起案件。“是一起简单的盗窃案,大家分工协作,仔细勘查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通过几天几夜的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些关键线索,锁定了嫌疑人的行踪,成功将其抓获。”
这次经历让他明白,破案不仅需要勇气,更加需要团队协作和细致工作的重要性。在基层的锤炼中,郑杰迅速成长,逐渐形成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工作作风。
2011年12月12日,辖区发生一起恶性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将一名出租车司机捆绑在葡萄架下,逼迫受害人说出银行密码洗劫钱财后,驾车逃逸。
“为什么我对这个案件记忆很深,因为案发那天是我42岁生日,接到报警时家人正在给我过生日,案子来了,我撂下手中的筷子立即赶往现场。”郑杰回忆道。
郑杰带领队员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中,沿着雪地足迹追踪了三公里。三天后,他们掌握了四名嫌疑人的信息,并全部抓获。
“案件侦破后,兵团公安局给我个人记了三等功,这次立功很有意义,因为案件发生在我生日当天,也是我入警以来的第一个个人三等功。”郑杰说。
作为刑事侦查的老刑警,郑杰见证了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他认为,传统侦查技能与先进科技手段没有强弱之分,都是破案缉凶的有力臂助,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2020年命案积案攻坚中,“2006·10·21”故意杀人案被公安部列为部督案件,郑杰主动请缨,在关键物证上提取到了至关重要的DNA。外出办案262天,带领专案组跨越8省15个县市112个乡镇,走访群众三万余人,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短短几年间,兵团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北疆分中心不断强化专业技术优势,培养了多名“刑事技术尖兵”,兵团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北疆分中心声像实验室主任赵磊就是其中一员。他创新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和图像侦查技术侦破各类案件两百余起。2024年,赵磊斩获第四届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声纹专业个人第二名。
“郑主任言传身教,带领年轻刑警传承铁血军魂与刑警担当。我将继续以他为榜样,强化自身声纹语音识别的专业技术,为维护师市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赵磊说。
“锻造自我、培树精英、磨砺团队、争创荣耀”,这是郑杰担任刑警大队长时确立的工作信条。“每破一个案子,团队就成长一分。”郑杰说。
在他的带领下,“2006·10·21”专案组荣立集体一等功,兵团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北疆分中心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被兵团公安局评为标兵集体,七师公安局刑侦支队被兵团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
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郑杰依然步履坚定。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7次、个人嘉奖5次、“兵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兵团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称号熠熠生辉。但荣誉背后,是无数个缺席家庭团聚的日夜。“选择刑侦就是选择奉献。”郑杰说。正如他给年轻民警的寄语:“用忠诚守护平安,用智慧书写正义,这就是刑警的荣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