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职工群众增收
胡杨融媒记者 魏亚茹 王成翔 通讯员 李萌 牛想为
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土地生“金”,为职工群众添“利”,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8月11日,一二九团一连种植户李国勇的沙棘套种辣椒地里,红绿相间的果实已挂满枝头,李国勇和连队“两委”正穿梭在田间查看辣椒长势。
“今年种了250亩辣椒,还有一部分籽用西葫芦。目前来看长势不错,辣椒亩产预计一吨以上,按当前行情估算,产值约150万元。”李国勇的话语里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据了解,一二九团一连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让林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土地收益。
“我们积极探索适宜连队的种植模式,选用适合林下套种的辣椒、籽用西葫芦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实现生态美、产业兴、职工富的有机统一。”一连“两委”成员张雪梅说。
据介绍,一二九团目前已发展林下经济作物2.2万余亩,有辣椒、籽用西葫芦、打瓜、西瓜等特色作物。从单一的林木养护到多元的林下经济,从生态保护到效益提升,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同样在林下经济中收获满满的,还有一二六团的种植户。该团十三连种植户李如仁的600亩榛子基地内,榛树郁郁葱葱、排列整齐。游客们穿梭在榛树丛中采摘成熟的榛果,体验田园乐趣。
“榛子树种了五年了,今年是第一年挂果,预计能收一万公斤。现采鲜果每公斤20元,干果能卖到40元一公斤。”李如仁笑脸盈盈地算起丰收账。
据了解,榛子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有“坚果之王”的美誉,且种植管理技术简便,病虫害较少,施肥、用药量相对较少,不仅节省生产成本还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土壤修复改良。
在李如仁的榛子基地里,除了长势喜人的榛子树外,树下套种的苜蓿同样带来了收益。一捆捆裹着草香的苜蓿被运离田间,它们将化作牛羊的优质饲料,也将成为种植户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
“苜蓿现在已经割到第三茬了,亩产一吨左右,一吨可收入1600元钱。”李如仁说。
榛子套种苜蓿的模式,不仅为职工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更通过种植管护、采摘等环节,为周边职工群众提供灵活就业体系,实现了“产业发展促就业、就业增收稳民生”的良性循环。
“一二六团坚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经营模式,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实现农业发展‘以短养长’,职工群众多元增收。”一二六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工作人员王天平说。
据了解,师市积极探索林下套种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深挖林下经济潜力,形成“一地多收”的产业新格局,带动师市农业增效,职工群众增收,实现“生态+经济”的双重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