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的位置: 首页 >胡杨融媒>师市动态>详细内容

致敬!最美先进工作者

发布时间:2022-08-05 18:27:47 浏览次数: 【字号: 

致敬!最美先进工作者

 

 

他们是技术超群、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行业先锋;他们是兢兢业业、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不凡成绩的一线职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先进工作者。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这些先进个人精益求精、超越创新的热情,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从不曾改变。

 

向七师胡杨河市先进工作者致敬!

 

 

第七师胡杨河市先进工作者名单

 

蔡 静(女)

第七师高级中学高一年级部主任  

 

宋 梅(女)

第七师农科所园林室主任

 

唐婉丽(女)

第七师融媒体中心记者部副主任

 

马建春

第七师医院放射科主任

 

谢世华(女)

奎东农场疾控中心医师

 

方 炜

第七师胡杨河市公安局民警

 

杨 辉(女)

车排子垦区公安局科克兰木派出所民警

 

王 强

第七师胡杨河市残联四级主任科员

 

 

 

蔡静:贴心的“老师妈妈”

 

c3ac85b3c45446729ad5a4fa436e1c9f.jpeg

蔡静在辅导学生功课。

 

蔡静是七师高级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她是学生心目中最有魅力的“妈妈”,她是同事身边最热情的姐妹,年级教师们的主心骨和带头人。

 

七师高级中学是寄宿式学校,学生们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蔡静以一颗爱心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天冷了,她叮嘱班上的学生增加衣物;生病了,她嘘寒问暖,帮助买药,到宿舍照看生病的学生……学生成绩下降,她找学生谈心、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成绩较弱的学生补课。私底下,孩子们都叫她“蔡妈妈”。在蔡静的班里,中秋节孩子们有月饼吃,端午节有粽子吃。当孩子们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着、笑着,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时,从蔡静的脸上总能看出她的那一份满足。

 

班上有一名学生体弱多病,经常请假,耽误了学习,蔡静时常鼓励学生与病魔作斗争,不要荒废学业。在这个学生生日当天,蔡静为她精心准备了一大包零食,送去了生日的美好祝福。蔡静还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并经过多方联系,在学校食堂为学生失业的母亲安排了一份临时工作,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

 

蔡静的勤恳敬业、务实肯干,赢得了学生、家长、同事的一致好评。就是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收获着人生的美好与喜悦。在平凡中谱写着灿烂,在普通中书写着斑斓!

 

(记者 阿曼古丽)

 

 

宋梅:辛勤只为林果香

 

2aba73fb11694012829cbd0f844d8505.jpeg

宋梅在给果农进行技术指导。

 

在平凡的岗位上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用她的实际行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可,她就是现任七师农科所园林室和粮作室主任宋梅。

 

宋梅2014年度、2015年度两次获兵团三区科特派培训班优秀学员;2019年度获得奎屯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2020年被评为“七师农科所最美巾帼奋斗者”;2020年、2021年度两次获评七师农科所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第九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集体奖;2019年所在科室被评为七师三八红旗集体。

 

近年来,宋梅主持、参加国家、兵团、师市各级科技项目二十余项;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登记农作物新品种6个;获得兵团、七师等各级科技进步奖6项;在国家各类刊物上主笔发表学术论文21篇;参加发明实用新型专利7项,进行了不同规模的示范推广;辅助农民合作社申请各级别科技项目5项;辅助农民合作社专利或标准、规程6项,构建品牌12个,开发系列农产品8种。

 

近年来,宋梅在辖区推广园艺作物新品种11类51种,新技术11项。在辖区各团场建立科技示范点22处,科技示范户28户,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5840亩地。累计获得经济效益四亿多元。举办林果业、设施蔬菜培训班36期,发放技术资料五千余份,培训果农、菜农八千余人次,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本土科技人才,出现了一大批种植专业大户。通过科技示范、科技服务和培训指导,达到促进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目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宋梅的努力有目共睹。她常说的一句话是“这是我分内的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甘于奉献的精神。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记者 阿曼古丽)

 

 

唐婉丽:新闻人永远在路上

 

e109db2813aa4dcea36ee853594cae26.jpeg

唐婉丽在采访现场。

 

唐婉丽,作为一名在七师胡杨河市新闻战线躬耕了19年的女记者,一直坚守着新闻从业者的初心和使命,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内外兼修的新闻人。

 

在从事民生新闻记者时,她去过看守所采访,曾与死刑犯面对面,记录他们的内心独白,警醒世人;她曾叩响求助者的家门,抚慰一位被丈夫抛弃了的孕妇,鼓励她为了未出世的宝宝坚强起来;她曾走访过一群“熊孩子”的父母,和他们交流,帮他们寻找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式;她曾站在街头,为两百余名为了讨薪而堵路的民工寻求司法途径,帮助他们要回血汗钱……

 

在从事要闻版编辑时,她编辑的好版数量稳居报社第一。2015年,被奎屯日报社聘为首席编辑。

 

“七师零距离”微信公众号创办之初,唐婉丽又兼任“七师零距离”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带领报社“90后”年轻人一起编辑,克服种种困难,将公众号做大做强。目前,该公众号有六万多用户量,深受师市干群的认可,也成为师市政务发布最权威的新媒体平台。

 

2020年12月1日,唐婉丽作为七师胡杨河市融媒体中心第一个调动岗位的中层干部,从报纸编辑部调到记者部这一全新岗位。面对新使命、新任务,唐婉丽如履薄冰,心存忐忑,放弃年休假,以最快速度适应记者的工作节奏,配合师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加强记者队伍建设,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努力讲好七师故事、传播七师声音。

 

工作19年来,唐婉丽创作的新闻作品获新疆新闻奖一等奖1个,兵团新闻奖二等奖8个;新疆新闻奖和兵团新闻奖三等奖三十余个。因品质优良、业绩突出,经过层层选拔,2019年,唐婉丽被七师团委推选为第三届兵团青联协会会员,2022年被辖区群众选举任胡杨河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记者 阿曼古丽)

 

 

马建春:满怀赤诚为患者

 

17ec1fe7fa0d4454b6ab4c78ed524b42.jpeg

马建春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他在医疗战线上默默耕耘25年仍痴情不改,始终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根植在本职岗位上,以精湛的业务技能,成为七师医院放射专业学科带头人。2020年获评兵团优秀党员、2021年获评兵团健康达人,他就是七师医院放射科主任马建春。

 

多年来,他坚持每日集体阅片、每月业务学习、追踪病例阅片讨论会及讨论疑难病例,扎实的功底使科室6名职工在“新影力”专科联盟读片活动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他带领员工先后开展了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胸痛三联征一站式CTA成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直肠癌的MRI检查、前列腺癌MRI诊断及分级标准等新技术、新项目,为患者精准地做出影像诊断,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有力保障。

 

科室职工在他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南疆的支医活动,利用自身特长为南疆的影像医师传道解惑,开展下肢静脉造影、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等新技术和新项目,填补了当地医疗空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做完1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CT检查后,他经过反复比对、细致观察,迅速做出了影像学准确诊断。上报院领导后,紧急召开院防控领导专家会议,以CT表现为主要依据,一致通过上报疑似病例。随后,该患者经兵团疾控中心核酸检测两次阳性确诊。在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他都给临床提供了治疗转归的重要意见。这也是兵团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痊愈出院患者。

 

他就是这样无私地奉献着,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为医院放射事业奉献着、前行着。

 

记者 阿曼古丽)

 

 

谢世华:一切为患者着想


434c2f7a729f4f24a7ca9389ffd16068.jpeg

谢世华在工作中。

 

谢世华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她以“一切为了患者”为出发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持“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不懈努力着。

 

作为奎东农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医护人员,谢世华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踏实工作、恪守敬业。从每一个细节做起,积极做好社区服务站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随访与健康教育工作,受到群众的热爱和好评。

 

疫情期间,谢世华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从无怨言,牺牲了许多节假日和家人团聚的机会。

 

从2020年3月至8月,谢世华一直在发热门诊24小时值班,在隔离点工作,没有节假日不能回家,谢世华也不计较个人得失。有时被高浓度消毒液熏得头晕脑胀,她仍要坚持带领大家穿着防护服打扫隔离房间卫生。在隔离点的日日夜夜,她24小时随时待命,多次夜里接待隔离人员,白天继续工作。全封闭的工作生活枯燥单调,除了干活还是干活,她细心照顾着每一位同事,嘘寒问暖,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谢世华说,她会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医护人员

 

记者 阿曼古丽)

 

 

方炜:守护平安勇担当

 

0739bb0d735b48a397a3505cc5816655.jpeg

方炜正在进行线索核查梳理。

 

“一生奉献、只为康安;汗水泪水、为梦平安。你不知道我是谁,我是你无言的守候。”从事公安工作二十多年的方炜,就是这样一位甘于战斗在幕后的人民警察。

 

方炜现任七师胡杨河市公安局警务技术四级主任、三级警督警衔。他主动参与扫黑除恶、命案攻坚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多年来,共参与侦破重特大刑事案件两百余起,协助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243人,积极参与侦办辖区重特大专案18起,挽回经济损失两千一百余万元。他先后梳理接办师市辖区14起命案积案,成功侦破多起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命案积案。他主动出击,通力协作,积极参与侦办涉黑专案,配合抓获涉案嫌疑人20人,上报案件信息46篇,专报10篇,发现涉案线索448条,为专案的顺利侦破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参与侦办的多起案件被评为兵团优秀专案。

 

2020年初,师市公安局疫情核查工作专班成立,在方炜的带领下,专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精神,圆满完成了上级推送的数据核查任务,为师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也有效保障了师市监管场所的疫情防控安全。2020年3月8日,工作专班被师市公安局评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表现突出先进集体。

 

从警多年,方炜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5次受到嘉奖,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3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1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获兵团公安“二十佳技术能手”称号。2021年9月,他所在部门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工作成绩突出集体”,2022年1月,被兵团公安局记集体二等功。

 

记者 阿曼古丽 通讯员 何亚林)

 

 

杨辉:贴心服务解民忧

  

e4d36cd3df9e4145b1ae98a7e777e9f6.jpeg

杨辉正在给群众办理户籍。

 

32岁的户籍民警杨辉,是车排子垦区公安局科克兰木派出所一级警员。她一直在岗位默默坚守,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用贴心的服务滋润着百姓的心田,用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

 

“加我微信,有事您微我”是杨辉的口头禅。六千多微信好友,一百余个微信群,24小时提供咨询服务。疫情期间,杨辉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在户籍室实行“网上办”“预约办”“电话办”等便民服务措施,为群众提供更精准、快捷、方便、安心的户籍服务。通过微信电话预约,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疫情期间,杨辉累计提供预约服务一千一百余次,主动上门服务一百二十余次,帮助居民异地办理身份证三十余次,送证上门五百六十余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两百余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三百余个,微信电话答疑更是不计其数。

 

杨辉自参加工作以来,处处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先后被评为优秀公务员1次,获个人嘉奖1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21年,获评兵团政法系统“群众工作标兵”称号;2022年,被公安部、全国妇联授予“成绩突出女民警”荣誉称号。

 

记者 阿曼古丽)

 

 

王强:用爱温暖残疾人

 

c7340cf7b81e4863819144a4c3468552.jpeg

王强在乌鲁木齐考察电动机械手。

 

“在残联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太多的人间真情,我更愿意做一个无私奉献、精心细致、关爱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的助推器。”七师胡杨河市残联工作人员王强说。

 

一三一团八连杨勇因下肢瘫痪,想通过劳动养活自己和母亲。在王强的帮助下,他在自家门口开了一家超市。王强还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每年为杨勇争取创业贷款2万元,补贴养老保险1000元。在王强的支持下,杨勇在超市里还从事起了复印、打字、传真等多种业务。如今,杨勇一家已经告别了破旧的土坯房,住进了舒适明亮的楼房。

 

王强经常说:“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就是要让残疾人得到更好的康复,这是我的使命。”在王强的努力下,师市先后有22名残疾儿童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康复训练。江苏省残联按残疾儿童自费40%的比例,为师市残联儿童补贴各类资金8.5万元。

 

2017年至2020年,王强先后主笔起草了14个残疾人普惠和特惠政策文件,使残疾人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他根据残疾人居住环境以及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全部实行“私人定制”式改造。重点为残疾人家庭修建轮椅坡道、改造坐便器、安装室内外扶手等。截至2021年9月,师市残联共完成12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

 

从事残疾人工作十年,王强先后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兵团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兵团脱贫攻坚创新奖”“七师胡杨河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七师优秀共产党员”等。

 

记者 阿曼古丽)

 

《奎屯日报》8月2日第四版

 

98b0b7c7394b41fe8b3b997ffd9e9dc9.jpeg

 

终审:贾雪红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