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河光影丨豫剧传承 非遗绽放
豫剧传承 非遗绽放
豫剧的唱腔,旋律优美,既豪放又委婉动听,极富地域特色。作为我国五大戏曲之一,豫剧伴随着河南支边青年扎根新疆兵团,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喜爱。
6月11日,由一二七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和七师胡杨河市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的《梦想星舞台》之“非遗传承•豫剧之乡”主题晚会,在师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上演。
晚会相继演出了《五世请缨》《花木兰》《抬花轿》等9个豫剧选段。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博得了观众掌声阵阵。
豫剧文化在一二七团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豫剧团成立于1962年,在本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剧团也伴随着团场的发展而兴盛。一二七团党委一直致力打造“豫剧之乡”文化品牌,注册成立了“苏兴红”豫剧团。军垦豫剧还成功申报了师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泛开展豫剧宣讲、送文化下基层文艺展演等活动,受到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5月2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豫剧传承基地”“兵团第七师豫剧文化培训基地”相继落户一二七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豫剧已融入了兵团职工群众的生活,且吸收了屯垦戍边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垦豫剧文化,并承担起“文化润疆”的重要使命,使之成为一二七团的靓丽名片。(胡杨融媒体记者/刘笑天 制图/李鑫)
《五世请缨》
《佘太君出征》
《必正与妙常》
《卖苗郎》
《穆杨会》
《花木兰》
《大登殿》
《红灯记》
《大祭桩》
《抬花轿》
终审:贾雪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